职业规划
大学生须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降低求职成本
南方人才网
2021/11/28
浏览数:670

   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谢平刚参加完地处广州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面试后,又北上南京参加江苏广电的面试。

   经历了“无数次”简历筛选、初试和笔试后,这是谢平接到的唯一一个“二次面试”的机会。抱着“有戏”的想法,他精心“包装”了自己。然而,坐了1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后,等待他的面试只有2分钟,之后便杳无音信。多方打听后他了解到,接到江苏广电“二次面试”电话的有近70人,而最终被接收的也就10人左右。可是为了这2分钟,谢平竟花了500多元钱。

   如谢平一样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大学生,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成本,已经不堪承受。大学生求职成本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又该如何降低求职成本?专家认为,大学生应理性求职,不可“病急乱投医”。

  异地求职:以金钱为代价换机会

   通过对不同地域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异地求职成本相对较高,比就近求职的大学生求职成本往往多一倍甚至更高,多出的费用主要是参加用人单位的考试而付出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吴扬莉是武汉大学资讯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她的求职费用如下:交通费、食宿费:2000多元,服装费:400元,简历打印费:200元,人际关系费:300元,报考国家公务员:150元+买书70元。合计3000多元。

   “在我的求职费用中,交通费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包括去北京参加某证券报的笔试,去深圳参加一个用人单位的实习,但最后都没达成签约意向。”吴扬莉说起这些颇感无奈。

   吴扬莉理想的用人单位北京和广东居多。有的用人单位笔试和面试地点都不在武汉,但是对毕业生来说,每一个就业机会不敢轻易放弃,所以花在交通费和食宿费上的开销就很大。

   为了节约求职成本,吴扬莉放弃了去北京一家单位的笔试机会。她说:“虽然在北京可以住在我同学那里,但是昂贵的路费承担不起。”

   中山大学文学院的博士袁瑾则没有为求职的成本发愁。她的求职单位都在广东省内,而且定位很明确,多为高校。她只做了十几份简历,投出去的不到5份,试讲的交通费也仅在100元以内。现在的她已经在广州某高校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企业“撒网捕鱼”,大学生“广种薄收”

   针对求职成本不断攀升之势,不少高校倡议,大学生要“绿色”求职,要对简历瘦身。简历瘦身可以解决问题吗?

   记者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求职成本越来越大,其中简历的费用只占求职成本的小部分,求职者花费最多的是交通费以及为用人单位“精挑细选”而付出的面试、实习花费。

   吴丽艳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由于应聘的单位多为企业,所以花在服装上的费用有500多元,即使意向单位多在长江三角洲一带,但所花的交通费也高达六七百元。

   像吴丽艳这样最终也没有和外地用人单位达成协议的求职者不在少数。用人单位是“你爱来不来”的姿态,求职者则抱着“去了还有机会,不去则一点希翼都没有”的心态无可奈何地自费去参加各种笔试、面试和实习。

   用人单位这种“撒网捕鱼”的招聘做法,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还有的企业借高校宣讲会“作秀”,宣传自己是真,招聘是假。记者常常在一些大学生招聘会后,看到随处丢弃在地的学生简历。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人单位这种不敬重大学生应聘的行为需要改进。不管是从企业自身的形象上,还是从节约社会成本上考虑,用人单位都应该在招聘中更人性化一些。目前不少有实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反而为大学生考虑得更多。”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降低求职成本

   广州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李小姐告诉记者:“其实求职成本攀升,责任也不全在用人单位。有的大学生自身就业目标不明确,找工作也是‘广撒网’。用人单位耗时耗力招聘,最终却遭遇大学生毁约。所以在招聘过程中大家也不得不慎重考察求职者对企业的‘忠诚’。”

   “改变不了用人单位,那你就得改变自己。”熊丙奇建议大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降低求职成本。

   熊丙奇说,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成长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对大学生的求职引导也只停留在技巧、包装层面,不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合理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正因为自我定位不清,大学生在就业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和重点,盲目出击“广种薄收”,将一份简历复印多份,奔赴各地的招聘会,赶场子分发给各用人单位。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能把责任全归于学生,但是学生也可以为降低求职成本有所作为。”熊丙奇建议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成功率低的单位要敢于放弃,?业信息服务体系也是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的一个方法。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编辑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企业)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 阅           投 稿           书 橱        更多杂志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