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的静电产生及抑制

——纺丝纺纱中静电发生及应对(一)

 

阮天治、阮静、陈文龙、郭涛、罗水涛、陈年

(广东中山市天信助剂实业有限企业  广东中山  528445)

摘要:合成纤维在加工或成衣着身后,因静电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消费者。可以说,静电的产生、如何防止,不仅是纺织业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消费者企盼解决的热门话题。

摩擦是产生静电的根本原因,笔者从合成纤维加工、改善可纺性和提高穿着舒适感两个不同的加工工序,阐明了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有效的抑制办法。纺丝纺纱是合成纤维加工的初始阶段,为了解决可纺性,需加入合成纤维油剂(简称合纤油剂或化纤油剂)。这是一种物理处理办法,抗静电是暂时的,在前处理中尚需将油剂洗除。作为面料或成衣,经摩擦静电也很严重,尤其在剥离时,甚至产生静电火花,有明显电击感觉。这里消除静电采用的是化学方法,必须对合成纤维改性,解决导电性差的问题;追求的是舒适度,要求抗静电具备持久性。两个工序产生静电的机理虽然一致,由于追求目标的不同,解决方法也不一样,大家将分别作以诠释。

本文首先先容纺丝纺纱加工的特殊性,对静电产生和抑制的方法作了较详细的先容。这篇文章也将为读者打开了解合纤油剂基础常识的大门;以后笔者还将陆续发表各类纤维配套油剂特征及制备方法,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合纤油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平滑剂;集束剂;摩擦系数(μ);静摩擦系数(μs);动摩擦系数(μd);F/F;F/M;边界摩擦;液体摩擦;电序列;介电常数(εr);表面电阻;长丝;短纤维

 


目录:

一、常用纤维带电性与电序列关系

(一)介电常数εr与电序列关系

(二)静电产生机理与静电序列

(三)纤维表面电阻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二、影响纤维带电量因素

(一)带电量与物体介电常数(εr)的关系

(二)带电量与摩擦速度和摩擦功的关系

(三)带电量与物体表面电阻的关系

(四)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其他因素

(五)静电的消除方法

三、合纤油剂分类及对纤维的影响

(一)合纤油剂的分类及要求

(二)油剂对纤维加工性能的影响

(三)合纤油剂常用表面活性剂及特性

(四)主要纤维适用油剂成分及配方特性

四、合纤油剂用平滑剂及作用

(一)纤维摩擦表现形式

(二)纤维适用平滑剂

(三)活性剂结构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四)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五、抗静电剂分类与选择

(一)抗静电剂分类

(二)合成纤维加工中常用抗静电剂

(三)静电测试方法

六、集束性对纤维抗静电性和平滑性的影响

七、长、短纤维加工与配套油剂

(一)合成纤维长丝配套油剂

(二)短纤维及配套油剂

     八、高速纺油剂必备条件及聚醚的作用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纤维原料进入纺丝等工序,其静电产生和如何抑制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天然纤维,如棉、麻、毛等纤维,由于分别含有棉蜡、羊毛脂和胶原质,在纺丝中可起到部分助剂的作用。经前整理、染整后,由于纤维含有羟基或氨基等亲水基团,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导电性比较好,不易产生静电;而合成纤维是高分子聚合物,品种不同,结构各异。它们虽然拥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如挺括、防皱、防虫等),但因没有吸湿性,造成导电性差,给生产加工带来许多困难。

       在纺丝纺纱过程中,纤维原料要经过牵伸、纺纱、卷绕、集束、卷曲、切断、淋洗、干燥等多道生产环节,因纤维与纤维(F/F),纤维与机器(F/M)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摩擦,就会产生静电。合成纤维易产生静电,却不易逸散。产生的静电会造成丝束发散,不能卷绕,结果造成毛丝和断头;烘干时又会出现乱丝;在纺厂也会造成纤维成卷困难、纤维卷分层不匀、梳棉爬道夫、棉网贴边等问题,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前期加工和织造。

       静电的消除,常用含有抗静电剂、平滑剂等配制的油剂来完成。从原理上讲,解决合成纤维加工中存在的静电问题,应从改善纤维的亲水性和平滑性等方面入手,来改善纤维的导电性,降低纤维摩擦系数(μ)。消除了静电,才能使纤维获得良好的可纺性。

       在合纤油剂配方中,通常含有平滑剂、抗静电剂、集束剂、乳化剂、金属防锈剂等单体,其中抑制静电产生的抗静电剂,改善F/F和F/M摩擦的平滑剂,对抑制静电产生发挥重要作用。在油剂配方中,平滑剂约占40%~60%,抗静电剂占5%~20%,而乳化剂是解决平滑剂基油的乳化、改善平滑剂和抗静电剂的分散性。严格来说,与抗静电和平滑剂效果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都是抗静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常用纤维带电性及电序列

       (一)介电常数εr与电序列关系

       当两个物体接触或摩擦时,它们的表面会产生电荷,并发生电荷转移,两个物体分别带正负电荷。当两个物体分离时,多余的电荷就通过接触泄漏而消失。如果物体为优良的导体,泄漏速率会很快;如果物体是不良导体,则会引起电荷的积累,产生静电。

       两种不同高分子材料相互摩擦,表面特性取决于电子流和摩擦的电序列。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图1。

图1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


       当两种纤维经摩擦再分开时,介电常数εr大的取正电荷,小的取负电荷。即在左边的纤维带正电荷,靠右边的纤维带等量负电荷。如棉与涤纶摩擦,棉一般带正电荷,涤纶带负电荷;当棉与蚕丝摩擦时,棉带负电,蚕丝带正电。

       纤维与纤维,或纤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它们之间因纤维品种的不同,产生静电现象也不一样。其原因是各纤维在表面电阻上的差异,导致不同的静电排放。天然纤维都是亲水性纤维,日常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一定水分,水又是提供电荷转移的介质,可促使电荷向相反电极移动,从而降低了纺织品电阻率。疏水性纤维很难通过加水改变静电产生的问题。

       (二)静电产生机理与静电序列

       合成纤维在纺丝纺纱过程中因摩擦产生静电,而带电性决定于纤维的化学性质和结构。静电产生是一种物理现象,产生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电子迁移论。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部分电子的带正荷,而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荷;另一种理论是离子极化论,物体产生静电是由于内部离子极化。离子极化产生原因有两个因素,一是在应力作用下,促使晶体伸长和压缩,因压电效应引起离子极化,从而产生带电现象。再者,因温度的变化,离子发生热分解,使纤维晶体内弹变形而引起离子极化,这是热效应而产生的带电现象。

       按照电子论来说明纤维与金属(F/M)摩擦产生静电,是电子自由运动所致。此时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移动,例如,四种金属(铂、铁、铝、镁)与锦纶、醋酸纤维、聚乙烯纤维相互摩擦起电。经试验证明,锦纶与能级较低的铂、铁摩擦时,锦纶带正电,金属带负电;对醋酸纤维和聚乙烯纤维而言,铂和铁的能级较高,纤维完全带负电荷,介电常数小的物体带负电荷。

       许多科学家对纤维摩擦产生静电的情况进行了长期研究,两种高分子材料经摩擦产生静电情况有一定规律,其情况如表1,带正电荷的材料排在上面,带负电荷的排在下面,这种顺序也称为静电序列。

        这些纤维摩擦时带电被认为是电荷在被摩擦的纤维之间移动而产生的带电符号,是根据放出或接受电子来确定的。研究表明,高分子化学结构中有无极性基团对静电性能影响较大,一般认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S)、聚苯乙烯(PS)等不具有极性基或具有少量极性基的高聚物易产生静电,而聚酰胺、纤维素衍生物、酚醛树脂等具有极性基团的高聚物,不易产生静电。

       涤纶纤维的大分子是以共价键为主链的化合物,它不能电离,也不能传递电子或离子,加上其分子基团极性很小,疏水性大,电荷不易逸散,一旦摩擦产生静电后,由于涤纶纤维绝缘性,电阻大,静电释放非常慢,引起电荷积聚。经测试,在相同的条件下,纤维产生静电的次序是:涤纶>维纶>锦纶>腈纶>蚕丝>羊毛>粘胶>棉。

       (三)纤维表面电阻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合成纤维的带电性实际上决定纤维结构和化学性质。以涤纶为例,随分子定向性和结晶度的增加,它的导电性减弱,合成纤维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位置和数量决定了纤维的吸湿能力,特别是憎水性纤维与它本身的吸湿性和周围环境的湿度有关,因此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会使纤维带电量下降,但是空气湿度过大,又会影响纤维其他特征,不利于纺织。

       一般认为,表面电阻小于1010欧姆时,加工就不困难,若高于则会产生静电干扰。表2为20℃时,相对湿度在65%时,各纤维的电阻与含湿量的关系。

表2  相对湿度65%时各纤维电阻与含湿量的关系

       从表2中可看出,粘胶纤维和天然纤维棉花的吸湿性,表面电阻约小于1010欧姆,而醋酸纤维以下合成纤维的吸湿性差,表面电阻均高于1010欧姆,对产生的静电逸散效果就比较差。

二、影响纤维带电量的因素

       (一)带电量与物体介电常数(εr)的关系

       两物体摩擦时,介电常数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介电常数小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方向移动,产生电位差。带电量与两物体的介电常数之差成正比。

       Q=K(ε12

       式中:Q-带电量;K-常数;ε1、ε2-各物体的介电常数。

       若按上式推理,同一物质介电常数相同,不应产生电荷,但实际上纺纱时纤维相同,仍有静电产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纤维表面粗细和结晶度有关。表面粗糙的带正电荷,表面平滑的带负电;物体结晶度高的带正电,结晶低的带负电;受强烈摩擦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较小的带负电。

       (二)带电量与摩擦速度和摩擦功的关系

       从下式可知,带电量与摩擦速度和摩擦功成正比关系。

       Q=f(v)w1/2

       式中:Q-带电量;v-摩擦速度;w-摩擦功。

       (三)带电量与物体表面电阻的关系

        其关系如下式:

       式中:Q-带电量;RS-表面电阻;B、m、n-常数。

       纤维表面电阻RS与介电常数的关系为下式:

       logRS=A/D+B

       式中:RS-表面电阻;D-介电常数;A、B-常数。

       以上说明物体介电常数越小,电阻越大,导电能力越差,纤维表面电阻与介电常数随湿度变化的关系如下:

       小——湿度——大

       大——RS——小

       小——D——大

       湿度小时,表面电阻增大,而介电常数变小;湿度大时,表面电阻变小,而介电常数则增大。可见,如能赋予或提高纤维吸湿性,可提高纤维的导电性,可以达到或防止静电产生,减少静电吸附,也可使纤维上的油污易于洗除。

       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抗静电剂和平滑剂的使用,对消除或降低纤维与纤维(F/F)和纤维与设备(F/M)间的摩擦起着重要作用。

(四)影响抗静电性其他因素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相对湿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前面多处已提到。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附着可形成定向吸附层,活性剂的亲水基朝向外面,亲水基与吸湿有关,因此纺厂对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很重要。活性剂的抗静电性随湿度的下降而降低。经比较发现,各类型活性剂电阻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下降,尤其是离子型活性剂更为突出,而非离子型的电阻下降较慢,说明离子型活性剂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比非离子型要大。

       2.对纤维上油量的影响。纤维的抗静电性与上油量有关,上油过低,抗静电效果不好,且影响加工,上油量适当时能克服纺织加工中的静电问题;如果上油量过高,虽然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易产生粘着,使摩擦系数有较大改变,又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3.纤维内部油剂对纤维带电性的影响。这里指已经迁移到纤维内部的油剂,对纤维带电性的影响。这方面曾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已扩散到纤维内部,不影响纤维带电性,但大多数认为抗静电性决定于纤维的体积电阻,即决定已渗入纤维内部的油剂。经试验证明,可使抗静电效果减弱。例如锦纶纤维经过较长时间后,抗静电效果已减退,这是渗入纤维内部造成的。

       4.纺织速度对抗静电效果的影响。静电产生与摩擦有直接关系,纺织速度高低,涉及摩擦大小的变化,速度快,摩擦大,产生静电势也大,纤维带电量也会增加,静电现象必然严重。所以在高速纺丝、高速纺纱时,必须选用抗静电性较好的活性剂。

       由于使用了抗静电剂,可以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但仅此尚不能解决纺丝纺纱中涉及到的其他问题,如平滑性、乳化性、可洗性、腐蚀性等问题,将这些综合起来,才是合成纤维油剂的全貌。

       (五)静电的消除方法

       为了解决纤维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有四种方法:

       1.从根本上提高合成纤维本身的导电性,如引入抗静电性好的基团,这在功能性抗静电整理中有专述。

       2.增加纤维表面的亲水性,提高表面传导性。

       3.利用电晕放电,进行离子中和。

       4.使用抗静电剂(如含抗静电剂的合纤油剂)。

       以上“2”、“4”采用含抗静电剂的合纤油剂,就可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性与化学结构、离子性、吸湿性、渗透性和粘度直接相关。例如用烷基磷酸酯处理腈纶纤维、涤纶纤维、醋酸纤维,其抗静电效果非常好,如表3。

表3  烷基磷酸酯对不同纤维的抗静电效果

       烷基磷酸酯具有对称的极性基团,能在合成纤维表面形成定向吸附层,其亲水基朝向空气,疏水基朝向纤维,如图2所示。在纤维表面上有一层定向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基可以吸水,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水的介电常数又高,这种状态,如同在合成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介电屏蔽”,使纤维绝缘电阻大大降低,纤维上的静电容易沿纤维表面逸入空气或大地中。

       对于棉纤维而言,本身就有亲水基团,烷基磷酸酯在棉纤维上的排列与合成纤维正好相反,即亲水基朝向纤维,而疏水基朝向空气,其结果反而降低了棉纤维的吸湿性和导电性,从表3可以看出棉纤维加入烷基磷酸酯后欲速不达。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如烷基硫酸酯、烷基磺酸盐在合成纤维上不能形成定向吸附层,因此没有抗静电效果,但是烷基上引入环氧乙烷,则具有抗静电性。

       综合上述,纤维之间摩擦是产生静电的基本因素,如果用活性剂来改善纤维表面的摩擦特性,降低摩擦,增加纤维的平滑性,就可使纺丝和织造更易顺利完成。

三、合纤油剂分类及对纤维的影响

       (一)合纤油剂的分类及要求

       合纤油剂按用途来分,为保障纤维能顺利通过抽丝和卷绕等工序,使用的油剂称为前纺(或称纺丝)油剂;在合成纤维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纤维能顺利通过清花、梳棉、并条、精纺和细纺等工艺,保证长丝在编织过程中不毛丝、无断头要求,使用的油剂叫后纺(或称纺纱)油剂;如果可以同时满足合成纤维生产和加工要求的叫统一油剂,又称一道油。若按纤维品种来划分,可分为短纤维油剂和长丝油剂两大类;如果进一步按纺织工序划分,短纤维又分为纺丝油剂和纺纱油剂;短纤维可分为棉型和毛型等,它们的配方组成都不一样。长丝也可分为普通长丝、弹力丝(加捻)、轮脂帘子线(加捻)、编织丝(整理上浆等)。下图3为合纤油剂品种分类情况。

       图3  合纤油剂品种分类


       合成纤维都是高分子聚合物,除化学结构不同外,还有自身特性。例如,涤纶中含有齐聚物并会水解,丙纶遇油会膨胀,腈纶的酸性第二单体会腐蚀设备,维纶的卷缩抱合性差,锦纶会产生静电……另外,有光纤维易产生碎屑、白粉、也腐蚀设备等。从纺丝工艺来看,涤纶、锦纶和丙纶是熔融纺丝,要求油剂应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耐热性和可纺性;粘胶、维纶、腈纶是湿法纺丝,要求油剂不受从凝固浴中带出组分的影响,吸附的水分不影响油剂的均匀分布。即使在同一方法中,由于高速化、高效化技术的应用,对油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油剂为适应不同纤维和加工条件的要求,在配方设计时需综合考虑。

       图3中各类油剂,均为复配产品。虽为复配产品,对其应用性能考核比较严格。考核内容涉及可纺性、抗静电性、平滑性、分纤性、染色性、失透性、防锈性等多项内容。以涤纶中长纤维纺丝纺纱为例,考核内容有抗静电性、集束性、平滑(润滑)性、油膜强度等。要求达到:

       1.纺丝工序:不毛丝、不乱丝、不打滑、卷曲好、不粘轮、不堵打包龙。

       2.纺纱工序:在梳棉段棉网匀、不堵管、不粘卷、不绕锡林,无棉结。

       并条时,应不堵管,不绕罗拉,油剂不剥落,棉成型好;在粗纱段,应无毛纱,不绕罗拉,条干匀,无棉结,无断头;落筒时无纱断头。

       对于涤纶短纤维而言,考核内容与中长纤维又不同。考核内容包括:匀染给色情况(等级);内在质量考核:强力经向、强力纤向、引长经向、引长纤向、缩水率(经向、纤向);回能角急:经+纤,回能角缓:经+纬。经油剂处理的涤纶短纤维,考核质量指标有:油度(D)、强度(Y/D)、伸度(%)、伸不匀(%)、卷曲度(%)、含油量(%)、平均长度(M/M)、长度差异(%)、过长纤维(%)等。

       到涤纶纺丝工序,清花段要测试回潮率、垂不匀、伸长率;梳棉段考核回潮率、重偏、强力、垂不匀、拈度(10cm)等;在粗纱段,也要考核这些内容。

       从以上举例不难看出,合纤油剂虽是复配产品,要达到正式商品,离不开纺织企业密切配合,这给化纤油剂产品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二)油剂对纤维加工性能的影响

       如上所述,合成纤维是高分子聚合物,不仅结构不同,性能又各异,它们共同特点是吸湿性差,导电性不好(产生静电等),要改变这种不利加工的条件,需在不同纤维加工中加入合纤油剂,油剂在纤维加工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高纤维润湿性。可解决静电的积聚,改善抗静电性。油剂在纺丝牵伸中有两种作用,一是对纤维表面的作用;二是对纤维内部的作用。由于纤维经过牵伸后,表面积增大,此时油剂应对纤维能均匀而迅速上油,使油剂在纤维表面迅速辅展,取代纤维表面的气相,使之完全润湿。

       2.对纤维静电性的影响。静电是纺丝加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经过高温处理或在低湿条件下进行加工的疏水性纤维(如涤纶),尤为突出,前者是在热牵伸和热定型,整经和编织工序最宜碰到的问题。

       作为长丝油剂中抗静电剂,针对热牵伸和热定型,宜选用亲水性高分子和特殊阴离子型活性剂,而整经和纺织宜选用高分子活性剂和烷基磷酸酯胺盐和钾盐。

       长丝油剂在选用抗静电剂时,不仅要考虑抗静电效果,还要兼顾其他性能,如平滑性、集束性、脱落物、耐热性、相容性等的协同效应。

       3.对纤维平滑性的影响。长丝一般上油率较高,摩擦性质主要是流体润滑,但是随纺丝的高速化,在牵引、整经以及经编等工序与金属表面接触,其摩擦性质属境界润滑。

       对于液体润滑,选用粘度小的油剂较适宜,像无极性的矿物油,尽管耐热性很差,由于粘度低,至今仍在使用。二元酸酯,由于耐热性好,粘度低,是比较理想的平滑剂。

       对境界润滑,应考虑油剂与金属表面的亲和性和油剂分子间凝集力,长链脂肪酸三乙醇胺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烷基硫醇,卤代烷等亲油性极性物和长链脂肪酸碱金属皂是具有这种性质的油剂单体。

       为了提高平滑性,可在被摩擦物体液体油膜中加入微粒状物质,例如硅酸铝类胶体物质,聚乙烯(分子量12000~15000),以及高融点的微晶石蜡等。

       4.油剂粘度对纤维牵伸性的影响。油剂可使未牵伸丝二次转移点下降,会影响牵伸和促进结晶化,油剂对纤维内部的润滑效果会导致异常牵伸现象,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纤维上的油剂和水的作用是影响牵伸性能的重要因素;油剂加水后对油剂在纤维上附着产生了影响。

       油剂的粘性取决于含水油剂分子的排列形式和油剂分子中结晶水与所吸附自由水的平衡关系,因此可用适量水和其他调整剂调整粘性。

       5.对纤维集束性的影响。提高油剂集束性的方法很多,但不尽完善。一般而言,集束性与平滑性是有矛盾的,在考虑集束性时不能忽略平滑性,必须兼而顾之。通常,将油剂  制备成乳状液,这样可借助油剂分子与水缔合产生凝集力,来改善纤维的集束性。

       也可采用增大纤维与油剂的附着力或者油剂之间的内聚力,或者加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乙烯醇等,也可改善集束性。

       6.对纤维脱落物的影响。在纺丝(油盘罗拉上),牵伸和其他有摩擦接触部位上,常出现白粉状或粘糊状脱落物,这种脱落物的产生与油剂和使用条件有关,因此操作时,不容忽视。

       (1)施于纤维上的油剂,若油膜强度过低,就易出现脱落物。纤维上油率过低,易出现脱落物,如提高上油率,脱落物可明显减少。

       (2)有的油剂成分与水缔合产生的粘性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也有白粉状物出现,这种现象在涤纶和锦纶纺丝中较多。

       (3)油剂成分,因受结晶和融点等影响,可使油剂组分的相容性变坏,也会出现脱落物。

       (4)锦纶纤维中水溶性低聚体容易导致脱落物出现,如果油剂在纤维表面疏水化,可防止脱落物出现。

       经分析,脱落物主要成分是油剂,自然尘埃和纤维低聚体的混合物。要减少和防止脱落物出现,要求油剂要有较大的油膜强度,油剂对纤维低聚物的相容性和亲和性要小,含油量也不能过低。

       (三)合纤油剂常用表面活性剂及特性

       合纤油剂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复配物,各组分取长补短,应能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抑制其短处,油剂的综合性能正是配方中各组分的协同效果。在油剂配方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如表4。

       注:RH-相对湿度;POE-聚氧乙烯,()为加成数;PEG-聚乙二醇,()内为分子量;PPG-聚丙二醇,()内为分子量。

       据报道,若按100万吨化纤产量来测算,油剂总用量应为12670吨。根据这个消耗量,从主要配方测算,长丝和短纤消耗主要表面活性剂情况如表5。

       从以上长丝和短纤维消耗表面活性剂等物料来看,因纤维油剂品种不同,用料也不一样,这一点也为研发油剂新品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四)主要纤维适用油剂成分及配方特性

       不同合成纤维对油剂功能要求也不一样,必须选用与配方、加工工艺相匹配的油剂品种,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另外,各种合成纤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掌握的工艺也不一样(如温度、湿度、速度、自动化程度等条件的不同),对油剂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一点在新产品开发中,不容忽视;加之合成纤维本身化学结构的不同,对合纤油剂的性能的适应性要求,就更加严格,一个好的油剂配方应通过上机试验,只有达到生产环节的各项要求后,方可正式进入生产环节。表6为主要纤维与配套油剂相关技术参数。

         抗静电始终围绕平滑剂和抗静电剂展开工作,纤维不同对两者要求也不一样,表7先容了不同单体对平滑剂和抗静电剂的选用情况。

       (未完待续,精彩内容请见下期……)

 

编辑概况:

       阮天治,高级工程师,在广东、江苏、山东工作多年,经验丰富,长期在研究单位从事表面活性剂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大企业工作阅历。

       历任研究室主任、科研科长、总工程师等职,有四十多年研发经验,其中从事纺织助剂开发已达三十余年,具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在行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现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化学专家,曾任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化学专家、天津市日用化学工业协会理事,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烟台分会会员。

       在纺织后整理助剂研发上,曾倾注大量心血,仅软片(柔软剂)成熟技术达三十项,涵盖各类品种,多项成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近几年,研发成功的五种阴离子柔软剂,独具特色,用于棉和针织品整理,具有其他产品不具备的柔软、滑爽、无黄变、瞬间吸水、缝纫性好五大优势,成为棉、针织品,尤其是出口针织品首选品种。

        除掌握有机硅(包括阴离子平滑剂)、硅油精等后整理助剂生产技术外,在前处理和染色工序也可提供多项产品,如煮练剂、皂洗剂、毛能净、乳化剂、渗透剂、匀染剂、抗静电剂、平滑剂、硬挺剂、螯合剂、纺练纺纱油剂等。

       目前,集四十多年经验,正在撰写六十万字《纺织助剂概论》,该书不同于其他专业书,第一次将纺练纺纱油剂、有机概念图列为章节专述,还将有机硅及最新技术、绿色环保理念等作为成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  机:13773745606

 

*请手机端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产品手册”、“公众号”、“网站”等二维码,可了解各企业系列产品内容!

欢迎留言

 
 
欢迎投稿
CTA中国纺织助剂月刊杂志投稿声明:
        (1)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支付编辑稿酬200元/篇(如优势产品应用、经验类总结文章等);
        (2)本刊投稿邮箱为
                 ctanet@163.com(企业)
                 350652029@qq.com(个人)
        (3)月刊杂志十余年投稿文章集结在网站和微信“专家投稿”栏目,感谢关注!

品牌推广咨询 020-84869930
请关注微信:CTA666
微信视频号:巴络克CTA纺织助剂网
抖音号:CTA2007
浏览书橱,可翻阅电子杂志及产品资料!
  索 阅           投 稿           书 橱        更多杂志    

索阅杂志、原料/助剂/牛仔洗水/设备/行业会议/检测产品等资料 更多索阅信息

我要找产品、解决方案 更多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