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之竹(一)
——我国是全球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蔡继权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有限企业 浙江杭州 310013)
摘 要:竹子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三大竹区。欧洲和美国已经在加快引进和开发竹子。我国是全球竹资源最丰富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种类、竹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国天然竹林分布于福建、云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安徽、贵州等27个省。竹子在我国存在的历史悠久,竹子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尤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其独特的光辉篇章。1997年成立了第一个总部设在我国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必将更好地推动全球竹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竹子;分布;竹学问;竹叶饮料
竹子的定义
公元4世纪,我国南北朝植物学家戴凯之著作——《竹谱》,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第一部竹类植物专著。该书开篇第一句话就给竹子下了一个定义:“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
1.竹在全球的分布
竹子被誉为“第二森林”。目前全球有竹类植物75个属1642种,竹林地面积逾3500亿平方米,目前全球森林面积逐年减少,但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木质草本植物,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全球从北纬46°到南纬47°、海拔4500米以下区域都有竹子生长。全球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这三大竹区。
亚太竹区是全球最大的竹区。南至南纬42°的新西兰,北至北纬51°的库页岛中部,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洋西南部。亚太竹区竹子既有丛生竹,又有散生竹,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有100多种。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19个属136种竹子,竹林面积约有209.7万hm2,主要是丛生型竹种。缅甸有90多个竹种,竹林面积有217万hm2,每年可提供150万吨竹材。泰国有13个属60多种竹子,竹林面积81万hm2左右。孟加拉有30多种竹子,竹林面积60万hm2。柬埔寨有竹林28.7万hm2。越南竹林面积100万hm2。日本有13个属230种竹子,竹林面积为14.13hm2,年产竹材30万吨,竹笋15万吨,该国竹林面积日益减少导致竹材产量逐年降低,因此每年向外国大量进口竹材和竹产品。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地区竹林面积20650hm2,每年生产竹材2.1万吨。菲律宾有11个属55种竹子,竹林面积15万hm2。
美洲竹区为南至南纬47°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的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美洲,竹子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美洲竹类植物中,青篱竹属为散生型,其余17属均为丛生型。在北美,除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外,没有乡土竹种。在拉丁美洲,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尼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的AMAZON流是竹子分布的中心,竹种十分丰富,由此而南直至阿根廷则逐渐减少。
巴西主要竹类植物有Arundimaria属17种、Merotstachys属16种、Guadua属17种、chusqu属22种、Bambusa属70种。据估计,AMAZON河流域有1020万hm2的竹林。20世纪以来,美洲还从亚洲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非洲竹区竹子分布中心范围是南起南纬22°莫桑比克南部,北至北纬16°苏丹东部。在这范围内,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南部,几内亚、利比利亚,象牙海岸南部、加纳南部、尼日尼亚、喀麦隆、卢旺达、布隆迪、加蓬、刚果、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直到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形成从西北到东南横跨非洲热带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的斜长地带。
在非洲北部苏丹境内的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带和埃塞俄比亚的温带山地森林地区都有成片的竹林分布。其乡土竹种有锐药竹和高山箭竹等几种,加上引种的也不过十几种,分属山竹属、滇竹属和青篱竹属。在肯尼亚山区有青篱竹13万hm2,而在埃塞俄比亚有10万hm2的滇竹。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降水量高,气候温暖,竹种比非洲大陆丰富。
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乡土竹种,但由于当地居民的个人爱好和对环境美化与保护生态的重视,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2000年成立了“欧洲竹子协会”,建立了多处竹子观赏园与用于科研试验的竹园。
2002年欧洲委员会资助了“竹子在欧洲”项目,在德国北部种植了一些竹种,收集了不同的竹种和它们的基因类型,并进行了评估。欧洲对竹产业的发展投入很多热情与兴趣,资源利用水平较高。欧盟已经把竹子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关注竹子在新兴领域方面的利用。
美国原产竹子资源只有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没有乡土竹种。19世纪末期就开始引入竹子。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部组织从世界各地进行较大规模的竹种采集和引进,仅从中国引种的刚竹属竹种就有35种。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成立了“竹子协会”,开展了相关竹子的教育、宣传和引种工作。
美国竹子加工和交易也非常活跃,约有40~50家生产和经营竹产品的企业,其中大部分为竹制品分销商。美国竹子园艺业发展异常迅猛,现有进行竹种买卖的竹种园、竹子苗圃约150余个(其中有6个生产销售企业和12个专业竹子苗圃规模较大,有10个有权进口外来竹种的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竹子产供销服务体系;美国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竹制品进口商。
2.竹子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天然竹林广泛分布于除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少数省份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集中分布于福建、江西、四川、湖南、浙江、广东、广西、安徽、湖北、云南、陕西、重庆、贵州、江苏、海南、河南等16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各地气候、土壤、地形等的变化和竹子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我国竹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主要为以下五个分布区:
(1)长江-南岭混合竹区
位于北纬25°~30°之间,包括四川东南部、湖南、江西、浙江及福建西北部。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本区是中国竹林面积最大的地区。主要有刚竹、箬竹、苦竹、大节竹、方竹、慈竹、刺竹等竹类。该区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竹材产量最高的地区,尤其以毛竹为甚,是我国毛竹分布的中心地区,竹业生产较为发达。
(2)华南丛生竹区
位于北纬10°~20°之间,包括台湾、福建沿海、广东南岭以南及广西东南部,年平均温度20℃~22℃,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以上。本区是中国竹种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箣竹、牡竹、酸竹、藤竹、巨竹、单竹、茶秆竹、思劳竹、泡竹、薄竹、梨竹、空竹、泰竹等竹种。
(3)西南高山竹区
位于华西海拔1500~3800米的高山地带,包括地处横断山区的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年平均温度8℃~12℃,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以上。本区是原始竹丛的分布区,主要有方竹、箭竹、香竹、筇竹、玉山竹、慈竹等竹种。
(4)黄河-长江散生竹区
位于北纬30°~40°之间,包括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南部和河北西南部等地区。依据竹类水平分布又可分为三个自然分布区:北亚热带淮河-汉水上游竹区;暖湿带黄河中下游竹区;暖温带陕甘宁竹区。年平均温度12℃~17℃,降雨量600~1200毫米。主要有刚竹、苦竹、箭竹、青篱竹、赤竹、巴山竹等竹种。
(5)琼滇攀援竹区
包括海南岛中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边缘,以及西藏南部边缘地带。该区竹类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多种攀援性丛生竹类,如梨藤竹、藤竹、思劳竹、刺竹等种类。
我国有竹类植物44个属857种,2020年我国竹林面积达673万公顷,占世界竹林资源的1/3。立竹总数量为281亿株,每年竹子产量1.3亿吨。
3.竹在我国的历史存在
3.1 存在于遗址中
竹子给人类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学问。中国的竹学问,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特色最鲜明。杭州良渚学问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发现了7000年前竹子的实物;西安半坡村仰韶学问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马王堆出土文物,发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掘出200余件的竹器实物;山东的龙山学问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竹,外表似竹节的陶器和笛柄杯等。
大量的遗存说明我国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发和广泛地使用竹子资源了,从物质生活的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的学问艺术创作、人格伦理等方面,竹子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
3.2 存在于园林建筑中
竹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竹子用于建筑历史久远。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有用竹作建筑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都用竹子建造并负有盛名。国内很多地方至今还存在的竹楼,就是竹子成为青年男女爱的桥梁。
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竹子就成了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尚书?禹贡》中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建“上林苑”从山西引种“云冈素竹”到咸阳,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竹子融入了造园之中。《水经注》先容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的洛阳贵族私园尽显“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景象。唐代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所写的《艮狱记》中明确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评述了19座私家花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皇家宫苑、私家园林盛起,为其后发展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中也可知道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并逐渐形成地方风格,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是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以及竹林景观。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都相当成功地运用了竹子造园。明清时期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志》等造园技术理论书籍,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
盆景以竹子为材料制作是从宋代开始,明清年间《考盘余录》、《群芳谱》等都对竹子盆景的制作、欣赏进行了先容。乾隆皇帝弘历的八旬寿节上群臣贡献的一件珍宝就是一座用翡翠制作的竹子盆景,至今还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范例,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留园的“碧梧栖凤”、个园的“春山”等。
3.3 存在于宗教、学问中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把竹神圣化和非凡化,对之加以崇拜。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驱病延寿健康成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将竹作为民族祖先的保护神进行祭祀的图腾,视竹为本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
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开始成为中华民族的书写材料——竹简。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再把这些有字的竹片用绳子串在一起形成了“竹简”(书)。竹(毛)笔的发明也在学问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尚书》、《礼记》和《论语》等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都是用竹(毛)笔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
直至南朝时期,竹片作为书写材料才被纸所取代,但仍是竹纸的原料。殷代学问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春秋战国时期,大家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原始社会的竹弓射箭、春秋时期的抛石机以及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随着古人对竹子的认识提高和利用的广泛,以“竹”字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竹部”文字。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东汉的《说文解字》、梁代的《玉篇》、明代的《字汇》和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各代重要字典中就收录带竹字头的汉字一千多个。1979年版《辞海》中收录了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竹部文字209个。大家现在还在使用的筒、筐、篮、篓、筷等生活用品,汉字的书写都是竹字头。不管这些用品今天已扩展到了用其他材料来制作,但从汉字表意的特性来看,当大家的祖先最初把它们创造出来的时候,所用的材料都是竹子。
3.4 存在于诗画中
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至南朝时期,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揭示了以竹为中心的咏竹文学诞生了。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诗文。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中赋予竹子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竹之挺拔、空心、常青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大量的咏竹诗文。唐代至五代十国时期,又使中国画的重要一类——墨竹画问世。
3.5 存在于生活用具中
汉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余种,晋代有100多种,唐宋时近200种,到明清时期达250余种。用竹子做围篱墙垣,防御盗寇,保护城池和住宅安全。竹制炊具有笾、盘、箪、簋、碗、箸、勺、厄、蒸笼等,盛放物品的有筐、篮、笥、箱,家具有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计量器具有算盘,算筹、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灯笼、烛炬,卫生用具有帚、熏笼,装饰用具有帘、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等,都是用竹为材料制成的。中国古代音乐分类甚至常用“竹”代表管乐,用“丝竹”代称音乐。
生长在滇西、滇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世代流传种竹、用竹的习惯,铺竹席、戴竹笠、烧竹材,食者竹笋、住者竹楼、吃饭以竹为筷、架桥以竹代木、过河砍竹作筏、防洪用竹制笼、狩猎以竹制箭、钓鱼以竹做竿,大凡桶、篮、桌、凳等用具无不取材于竹,连吸烟也用竹制水烟筒。庆贺傣历新年(泼水节)所燃放的“高升”是用竹筒制成的土火箭,用香糯竹幼秆烧制的竹筒饭更是当地特色。“竹林深处是我家,竹门竹墙竹篱笆;竹筒竹碗盛竹酒,远方客人迎进家”,这就是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村寨的写照。
3.6 存在于食品于医药中
从竹子的食用方面看,据《诗经》、《禹贡》等文献记载,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餐上佳肴,此后相沿不衰。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云芨七签》中说,服日月之精华者,欲得常食竹笋。《本草纲目》中记载,竹笋有消渴、利水、益气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竹笋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纤维素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可促进肠胃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滞留和吸取。竹笋、竹荪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世界上一致公认的美味佳肴;一种宽竹叶至今仍用于包粽子。
竹子还有特别的医用价值。竹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良药。自古以来我国中药界都把竹叶作为一味清凉解毒的中药使用。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可以从竹叶提取竹叶黄酮,它跟银杏黄酮一样,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一个良药。另外,竹叶还可以作为大家炒菜做菜的一种佐料,还可以像浙江安吉那样生产竹叶啤酒、竹叶饮料。因此,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4.国际竹藤组织(INBAR)
研究东亚文明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国是全球竹资源最丰富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种类、竹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之首,素有“竹子王国”之美称。
成立于1997年的国际竹藤组织(INBAR),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来自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48个成员国。2012年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时出版发行了中英文版的《绿竹神气——中国一百首咏竹古诗词精选》一书。
5.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竹林地面积已经超过700亿平方米。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竹材物理性能与木材相似,是极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学问价值的自然资源。我国竹子循环产业价值链由竹林种植、采伐、仓储、加工、销售、再利用等方面构成。目前,已形成10个领域近万种产品,有上万种用途,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竹产业、竹产品将非常具有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已得到开发的可拆装板式竹家具、竹地板、竹集成材、竹桨纸、竹纤维等,使竹子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的一大新兴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届时,我国主要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必将继续保持世界竹产业第一强国之誉!
编辑概况:
蔡继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新产品研发和科技管理。
邮 箱:cjq6834@163.com